那天,有個學員問我:「你現在還會建議別人來經營網站嗎?」
在過去,我還蠻鼓勵的,基本上你只要能夠做到「持續寫字」,就可以嘗試看看經營網站,很容易「不小心」就做出些成績。
但現在,「持續寫字」已經變成最基本的要素。不再是人人都適合經營網站,也不再是能寫、會寫、愛寫就好。「熱情」在現在最多就是幫忙達到及格分。
我思考了一下,想用這篇與你分享,我認為現在想經營網站,在入場前與入場後,應該要注意的部分。會用比較淺白的口吻呈現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一、經營網站的入場資格
1. 具備一項高專業的能力或技術
先講個基本的。現在經營網站更講求「專業」,不再是簡單寫寫就好。
我認為評估專業要看以下兩點:
• 知識:了解 XXX 的知識,當別人詢問 XXX 的問題時,可以根據經驗及聯想來回答對方。
• 能力:會做 XXX,曾經替自己或特定對象,順利解決 XXX 的問題,達成目標。
過往是說,適合經營網站的對象,會是「擁有知識」的人,也就是只要符合「有知識,有能力」及「有知識,無能力」,都可以嘗試經營網站。
而現在,我認為「有知識,無能力」者,做起來也會有些辛苦。
現今要經營網站,除了要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外,更重要的是必須擁有大量協助客群解決問題的第一手經驗。甚至,你目前工作就是在解決客戶的問題。
所以,整個就倒了過來。
過往你可以「紙上談兵」,透過網路把各項知識連結在一起,寫成內容。但現在,你需要真的「帶兵出征」,再將過程遇到的狀況,包含解決方案,記錄下來。
在寫網站文章上,資料查詢與整理的價值降低,實務價值則大幅提升。
你需要先思考看看,自己是否擁有一項理解程度非常高,且到現在還持續在做、持續在進步的專業。如果有,那你才會比較適合經營網站。
2. 個人專業是否有辦法獨立展現
延續前一點,在過去我認為一個人只要有足夠專業,就有辦法經營網站。
但到後來,我發現存在著很多「片段專業技能」的人,有點打破了原先的認知。
什麼意思呢?要做到一件有價值的事件時,往往會需要有一個完整流程。而這些流程之中,可能會有很多要執行的任務。
這些人,他們在某幾個任務上,擁有很強的能力。但是如果將其他任務抽離,他們擁有的這些技能,獨立來看就會變得價值性較低。
就很像是炒青菜,我們把流程拆成:
1. 買菜
2. 洗菜
3. 備料
4. 熱鍋
5. 入料
6. 調味
7. 翻炒
8. 出鍋
假如有個人,他是「熱鍋」專業,超會熱鍋,溫度都能調控得很好。但要能夠炒出一道好吃的青菜,他只會熱鍋並沒有太大的用處。
過去我就常常會被一些專業是「熱鍋」的人詢問,他們很希望透過網站來分享他們的專業,但是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成長性。
我通常都會建議他們還是要先去找到能夠「買菜、洗菜 … 」的那些人,有了完整搭配,讓個人專業價值展現出來,網站經營的效益可能才比較高。
(有時我都會覺得,適合一個人經營網站的產業其實就是那幾個,例如:行銷、寫作、設計、程式開發、身心靈,大多能低協作的產業)
3. 專業能力是否具備搜尋的需求
當你具備專業能力,並且該項專業能力能夠獨立運作,你還必須思考到這項專業是否具備搜尋的需求。
也就是說,需要你專業的人,他們會透過搜尋引擎尋找嗎?還是他們都是透過口碑、熟人轉介的方式來尋找呢?
如果是後者,那麼你可能就要思考看看是否適合經營網站,因為透過搜尋引擎獲客的效益較低;不然,就是要將網站的定位,轉作個人作品集。
像是,我曾經輔導過一位客戶,他的專業是「寫新聞稿」。
但是,會有「新聞稿撰寫」需求的幾乎都是大型媒體,而他們尋找合適寫手的渠道都是透過圈內轉介,不太會透過搜尋引擎搜尋,因為很怕品質出問題。
那麼,如果他想經營網站的話,網站之於他的定位,就會更像是一種形象的建立。幫助他在原先的專業上,發展更多的可能性,如:演講、教學等。
所以,如果你的專業也屬於搜尋需求較低的,那麼在網站定位上,就不該期待它能幫你「從無到有」,而應該是「放大」或「拓展」。
二、入場後要專注的方向
當你思考過後,決定要入場經營網站,那麼首先要理解的就是「槓桿」。
經營網站最重要的就是「槓桿」,一個好的網站是能夠做到高度槓桿的。
那麼,要有好的槓桿,就有幾個要專注的方向。
1. 確認自己在商模中的價值
想像槓桿就是一個桿子,你要把一個東西槓起來,那麼你槓起來的那個東西必須是擁有高度價值,才會是一個好的槓桿。
聽起來很像廢話,但就是因為過往觀察到一些人,他們在經營網站的過程中,從來沒有去思考到自己現在做的事情,所創造的價值究竟是什麼。
我有個經營網站六年多的朋友,最近跟我說,他很專注在一個領域中鑽研,希望讓廠商感受到他是這領域中的專業,看看能不能夠提升合作的價碼。
但是,他的合作價碼一直卡在一個區間上不去,不知道原因是什麼,明明已經寫了幾百篇的專業文章,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專業。
我跟他說:「可是,在那些廠商的眼裡,你再怎麼專業,對他而言都是一個『推廣渠道』,那他看的一定是你的流量或轉單量。講白了,你專不專業乾他屁事。」
所以,他價碼上不去,打從一開始就是搞錯「價值」所在,自然也努力錯方向。
我認為,經營網站最重要的,會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在每種商業模式中,所擁有的價值是什麼。
像是這位朋友,依照他的專業程度 (還有他較內向的個性),我認為比起走跟流量有關的商模,不如嘗試提供個人顧問服務,他的價值性才有機會被放到最大。
2. 嘗試降低你要槓桿的成本
一樣,想像一根桿子,如果你要有最好的槓桿,那麼除了槓起來的東西要是高價值,負責槓起來的另一端,也需要盡可能做到資源的降低。
用白話來講,就是你在經營網站這件事,要盡可能降低成本。
或許你會問:「可是經營一個網站,原本就不太需要花太多費用呀?」
對,這是金錢成本的部分。但經營一個網站,往往最耗費的是「時間成本」。
對於一個企業來說,會希望降低生產的金錢成本,可能用相對較便宜的原料、設備等;但對於一個網站經營者而言,要降低時間成本,專注的會是「流程」。
我們必須要在「產品 (文章) 品質」不變的狀況下,持續優化產製的流程。
不過,仍然要注意,「流程優化」的前提是已經明確知道流程的狀態下,嘗試套用一些新的做法,進行動態調整。
我遇過有些人,他們是在自己的流程都還不清楚之前,就一直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。別人說什麼方式很好用,就直接換成那個方式,缺乏個人原則。
那這樣,以長遠來看,只是將自己的槓桿成本變得更高而已。
3. 專注目標,順便滿足需求
最後,這一點是我自己踩過的坑。
經營網站要「滿足需求」大家應該聽到爛掉,但是如果你總是在滿足客戶的需求,只會讓你變成妥妥在原地服務的「工具人」。
以我親身經歷來說,我過往清楚知道要創造價值就需要滿足需求,所以很努力在觀察市場,有看到任何需求就寫成文章分享。
有一部分人,也是因為這樣認識我,開始會詢問我一些問題。最剛開始,任何問題的出現,都會讓我很開心,會覺得又有新的需求可以解決。
但是,一直到後來,我開始發現問題的素質並沒有隨著時間提升,我仍然在解決一些對於核心目標沒有太大意義、也不具有成長性的問題。
代表著一件事:這群人並沒有因為我而有離他們的目標更近一些些。
或許剛好落在 Y 與 Z 世代的交界處,兩個世代的價值觀同時存在,我能夠理解金錢的重要性,但也有著對於「個人價值感」的追求。
所以,即便我替人們解決了許多問題,可能也有從中獲得一些收益,但沒有在這件事情中獲得個人價值感,反而會成為我失去熱情的主因。
後來,我才理解,經營網站絕對不是「滿足客戶需求」。
反而,應該是自己要有一個明確想要去的地方,只是在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,嘗試解決它們,「剛好」滿足一些擁有相同需求的人。
等於說,自己並不是站在原地,持續解決同一群人的各種需求。
而應該是,自己也持續前進,並且有能力帶著一群人一起前進,在路途中一起面對並解決各種遇到的問題,達成階段性目標。
「帶著人們到達自己認為更好的地方」是我在經營網站好久後,才理解的。
我認為現在要經營網站,不應該只是「觀察需求 > 滿足需求」,而應該是「確認目標 > 發現需求 > 滿足需求 > 繼續前進」。
只有這樣,經營網站這件事,槓桿的才不只是金錢。
而是個人價值感,與人生的幸福感。
Dean
【本篇為試閱內容,若想看更多深入內容,請點擊購買 給創作新手的 100 封信】